新菜地都存在土层浅,通透性差不易耕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质瘠薄,养分缺乏,灌排不配套等不利因素,故需要加快培肥,以保证土壤养分平衡,加速土壤熟化,为蔬菜丰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培肥的方法如下:
深耕改土粮田土质一般较差,耕作层仅15厘米左右,改为蔬菜土,由于种植茬数增加,养分消耗大,应逐渐加深耕作层,改善其物理性质。深耕时间可安排在夏秋蔬菜出园时,各深翻两次,使耕作层达25-40厘米。
增施有机肥要改良土壤结构,必须有能够稳定结构的物质,如改良剂、城市有机垃圾、有机肥等。施用有机肥不仅能满足蔬菜对氮、磷、钾的需要,而且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和增加土壤的缓冲能力,是培肥新菜地的物质保证。
种植豆科绿肥豆科绿肥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在采摘其可食部分后,将秸秆还田,尤其是将豌豆、蚕豆等嫩茎叶压青,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
培肥新菜地是一个长期任务,不是短期能实现的,要各种措施得当,效果是相当明显的,各地可因地制宜进行培肥。
目前常用的改土培肥技术有:
1、加深耕作层。在每茬蔬菜种植时利用间隔时间进行深耕,加厚熟土层,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以达到增加施肥量和减少施肥次数的目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每年深耕2―3厘米的土层,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养分供应量。
2、增施有机肥。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等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提高盐基离子代换量,从而增加土壤保肥力。丰富的有机质腐植化过程产生的胶体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蓄热能力,使土壤疏松肥沃,缓解土壤盐渍化,促进蔬菜根系发育,提高其抗病抗灾能力。
3、增施优良黏土矿物。对于肥害严重的蔬菜地,选用蒙脱石等优质黏土矿物做客土,提高土壤阳离子代换量,恢复菜地土壤生产力,提高保肥力。
4、合理轮作。连作会导致土壤酸化、盐化和病害蔓延。在粮改菜地区,应特别重视合理轮作,利用不同品种蔬菜的吸肥差异,减缓某种养分的过度消耗,避免或减轻上述问题的出现,从而充分发挥新菜地的生产潜力。如在轮作中安排一些芥菜、豌豆等,吸收利用土壤中一般蔬菜所不能利用的磷、钾,为下茬蔬菜改善磷、钾营养状态。轮作方式多种多样,但在轮作中均应安排一季豆科蔬菜。此外,还必须根据每一块地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对于常遇内涝的低洼地,必须解决水的问题;对于酸性土壤,必须施用石灰质肥料。
5、施用微量元素肥。根据蔬菜品种和土壤养分的不同,有选择地基施硫酸锌、硼砂、钼酸铵、硫酸铜、硫酸锰等微量元素肥,补充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不足,满足蔬菜生产对微量元素需要。同时也能提高蔬菜对大中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能力,克服施肥不当而造成土壤养分过剩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