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其在中国已有近50年的历史,从根瘤菌剂――细菌肥料――微生物肥料,从名称上的演变已说明中国微生物肥料逐步发展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土壤是作物赖以生长的基地,而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主要是依靠土壤中生活的、每克土以亿计的微生物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土壤问题让人担忧。
在粮食十一连增的背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不断提升,牲畜粪便、秸秆等废弃物也大量增加,已造成了农村和农田的广泛面源污染和土壤肥力下降等严重问题,恶化了生态和城乡人民的生活环境。
中国农业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着既要保持高产,又要减少面源污染(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污染的现象)之时,迫切需要可行的技术方案来降低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提高其使用效率。而如何提高其使用效率?
在此种情况下,发展新型肥料,增强土壤活力,以可持续提高作物产量显得尤为重要。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安全评估实验室和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主任李俊曾介绍过,微生物肥料已成为植物营养与肥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养分转化利用率、维护植物健康成长、增产提质和保证可持续生产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微生物肥料增长速度比较快,“每年有20%的增长,但总量还是偏小,不到肥料总量的3%。”张瑞福说道。而欧美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这一比例要高得多,“这与我国对微生物肥料的重视及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微生物肥料的需要不匹配,尤其是在国家关注农业‘减肥减药’的新形势下。”张瑞福说。他认为,农业生产上的化肥不合理使用,化肥过多会掩盖甚至抑制微生物的肥效,使农民认为微生物肥料效果不好,导致恶性循环。
此外,目前市场上微生物肥料所使用菌种性状不好,企业在研发时,对微生物肥料的核心要素――菌种的选育投入少,菌种来源杂乱,“造成微生物肥料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张瑞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