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经意间我看到一篇有关化肥农药的新闻,当我看到新闻事件是2011年的时候,作为一名新闻人,我还自以为这都啥时候的新闻啦,时效性什么的都没有了吧,不过因为是两会的提案,我还是有那么点兴趣往下继续看了看,当我看到提议:“只有提高肥料的价格,才能让农民放弃或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从而多用些农家有机肥”,我会心的笑了,作为一名从事过农资行业的,我认为这样的提案起码来说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农家肥的肥力效果如何我们大致不去探索,全国种植面积18亿亩,哪里来那么多的农家肥,大部分的农户不还的继续去用化肥,化肥的价格已经抬高,岂不是把利润给了农资行业,却让农民的利润减少,使他们本来不高的收益变得更加的微乎其微,这仅是小编的想法,具体这位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是怎么想的,我们可以阅读以下他的说法,也许里面真有一些是有意义的呢!
“要提高农药化肥价格,让他们(农民)用不起”
民盟中央副主席、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谈到农药、化肥使用的问题时,掀起了委员们第一轮踊跃发言。张宝文说,一方面,全国每年用的化肥高达4700万吨、农药140万吨,另一方面,每年产生的近7亿吨秸秆大都浪费了,畜禽粪便也污染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循环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吴信才马上插话道,这和劳动力不足有关,农药、化肥使用方便,不费力。他双臂上下张开半米多宽,比划着说道:“我曾在农村看到鱼塘里堆积那么厚的淤泥,都没有人力去挖起来作肥料。”
全国政协委员陈旗笑道,自己听到的情况是,现在用农家肥种的菜,农民都留着自己吃,因为新鲜无污染。
“要大幅提高农药、化肥的价格,让他们(农民)用不起,”民盟中央副主席、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紧接着说道,“以前农民一大早起来,都要拿筐子出去拾粪,现在畜禽粪便等农家肥都不愿费力气了。”
“靠说服是没有用的,必须采用市场手段”,温思美在会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补充道,国家同时还要提高对农药、化肥厂家的税收,以及对农产品本身的补贴,并推动生物技术、机械科技的普及。
“看起来大家都在管,实际上部门越多越不好管”
一番热议之后,时间已过去近40分钟,张宝文继续发言。谈到食品安全时,委员们的情绪再次高涨起来。张宝文讲到安全检测时说,尽管检测三聚氰胺的仪器非常贵,但现在必须要有这样的检测仪器,这是规定。如果检测出三聚氰胺,那你就完了,第二天股票肯定下跌。
温思美马上发问:“问题是,三聚氰胺能检测了,会不会有一天发明出四聚氰胺呢?”
“有可能”,张宝文想也没想,简短地答了一句。一时,会场上委员们热议起来,手上没有麦克风的委员,也转头跟旁边的委员三三两两地讨论。
过了两分钟左右,张宝文拿起麦克风,再次接过话头。“出现(农产品安全)问题,一个是农户非常分散,千家万户,监管难度大”,他说道,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分割严重、责权利不清,从生产到餐馆,一个环节一个部门。“看起来大家都在管,实际上部门越多,越不好管。有利的时候争着管,出了事大家都往外推。协调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这番话引起委员们的共鸣。温思美引用了一个流传甚广的笑话:把一枚人造假鸡蛋拿去检测,遭遇相关部门的“踢皮球”。工商部门表示应由质检部门认定,质检部门认为归农业局管:“假鸡蛋也是蛋,属于农产品”;农业部门则表示“农业部门不管人造的,这完全属于工商部门管的事情”。
温思美说,自己最近几年都在提案里头建议,从源头入手,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的监管,“源头抓好了,后续的流程出问题的可能性就小”。
让农民用不起化肥算啥“市场手段”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在民盟5组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中说,农民现在都不愿费力气使用畜禽粪便等农家肥了,“要大幅提高农药、化肥的价格,让他们(农民)用不起。”
温思美委员之所以这样提议,是因为有委员说,一方面,全国每年使用化肥高达4700万吨、农药140万吨;另一方面,每年产生的近7亿吨秸秆大都浪费了,畜禽粪便也污染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循环利用。温思美的意思很明显:农民用不起农药、化肥了,也就只好使用农家肥了。“靠说服是没有用的,必须采用市场手段。”温思美这样强调。
温思美尽管身为农业大学的副校长,却未必了解农民耕作的现状――不错,对于农民使用农家肥,靠说服是没有用的,是必须采用市场手段。但这种市场手段却不该是大幅提高农药、化肥的价格,而应该是大幅提高使用农家肥生产出来的有机农产品的价格。
农民之所以不愿使用农家肥,而花钱购买农药化肥,并不是因为他们变懒了,而是有着通盘的“性价比”比较――肥效产量、肥料成本、时间成本、人工成本等等。尤其当两种耕作方式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在价格上没有任何差别、而农民又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耕作然后再去务工的情况下,是没有人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去采取传统的耕作方式――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土里刨食永远只能维持温饱,农民们只能把种地当成一种副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幅提高农药、化肥的价格,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一部分农民由于不堪承受巨大的种田成本,只好回到原先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方式上来,但这种生产方式只能让生活捉襟见肘;二是一部分农民咬牙花高价使用农药、化肥,仍然一边种田一边打工。但是,当他们发现种田成本高到无法承受的时候,便会毅然决然地放弃种田,专门外出务工。这就是说,单纯提高农药、化肥价格的做法所带来的,只能是农民负担的加重、农民贫困程度的加深、土地的大批撂荒,真可谓有害无益。
要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只能是大幅度提高有机农产品的价格,变逼迫农民使用农家肥为吸引农民使用农家肥,当农民发现,使用传统耕作方式种地一样也能发家致富的时候,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回归传统了。这就是市场手段的妙用所在――最好的市场手段应该是吸引而不是逼迫。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政府的宏观调控固然不可或缺,相关检测手段的引入使用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