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营销管理

你知道吗?是先有产品而后有卖点!


    在推销产品过程中,善于寻找卖点的确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所谓卖点,应该是别与其它同类产品的独到之处,是本源于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是区别于其它同类产品的优势所在,才能形成自己的卖点。

    而眼下很多厂家、经销商为寻找卖点故意夸大产品功能,甚至把人家的产品所具有的卖点生搬硬套到自己的产品上面,或不惜造假借人家的卖点推销自己的劣质产品,结果给农民带来损失。

    其实卖点应该是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是先有产品而后有卖点,而我们很多人是先绞尽脑汁找卖点,然后来生产包装产品。像近年来化肥企业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当前,新型肥料正成为化肥行业发力的焦点,因为它契合了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也适应了产业升级的需要。不过,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一些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浅尝辄止,满足于炒作新概念、制造新噱头。 而且,在被扭曲的市场竞争机制下,一些企业不是在技术革新上动脑筋,而是走起了旁门左道。

    像近年来缓控释肥料受到农民欢迎,于是市场上一夜之间就出现了若干若干的缓控释肥,一些根本不掌握此项技术的小企业,就在包装上一伪装,宣传上一忽悠,广告上一吹,概念上一炒作,什么有机包膜缓控释肥、硫包衣缓控释肥、什么添加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等等,真是让农民摸不着头脑。但无论如何,最终必须以增产效果来说话。据媒体报道:国内有农业专家曾做过总样本数为93个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接近一半的样本为平产,增产样本比例不超过40%,此外还有14%的样本为减产。这与目前很多企业宣传的效果相差甚远。

    但是化肥企业为了迎合和误导农民,大量使用激素类物质,这样用了后,前期效果明显,但后劲不足。在原料选择上,依据不是养分配比情况,而是根据价格选择原材料种类,导致有效养分浓度低,总养分浓度上不去。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玩起了造假把戏,像上文中提到的诸如以硫酸镁、硫酸锌等低价肥料,添加激素后冒充水溶肥,或者以硫酸镁、硫酸锌等低价肥料,替代一部分高价生产原料来牟取高额利润。

    因此建议我们的厂家,无论是研发推广什么功效肥、特异肥等新型肥料,为寻找卖点制造卖点而夸大其词,不惜胡说八道,没有了科学的依据。当然,笔者不是反对开发创新,如果这种创新仅是建立在忽悠、炒作或伪科学的基础上的创新,只能让农民蒙受损失。这样做的最终后果就是失掉市场,失掉人心。

    中国肥料行业正被产能过剩挤压在资源竞争的初级阶段,转型方向应重在核心技术创新。在未来的市场中,谁掌握了核心技术、优势技术,谁就掌握了品牌资源、渠道资源乃至市场资源,未来行业竞争的汇聚点恰在于此!